一、离心泵起动时关闭出口阀门的原因
1、避免电机超载 当离心泵起动瞬间,若出口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泵的出口管路内缺乏阻力,此时离心泵的扬程会处于较低水平,而流量却极大。依据泵的性能曲线,这种情况下电机输出的轴功率会非常高,很容易使电机超载运行。进而可能损坏电机绕组、烧毁线路,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而关闭出口阀门,就能有效限制启动时的流量,使电机在相对较低的负荷下启动,降低启动电流,保护电机及相关电路,确保泵能够平稳地开始运转。
2、形成初始真空环境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来形成真空,从而将液体吸入并排出。在启动前,泵壳内必须充满水,同时关闭出口阀门。当泵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其周围的水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外缘,叶轮中心处便形成了一定的真空区域。随着叶轮的持续转动,液体在外界液面上方压力(如大气压)大于泵入口处压力的作用下,被不断压入叶轮中,完成吸水过程。若出口阀门未关闭,泵内难以形成足够的真空度,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吸水,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二、离心泵起动后的操作起动离心泵并关闭出口阀门后,随着泵的逐步运转,叶轮周围的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不断被抛向外缘并流入排出管道。此时,要密切注意泵的压力表、电流表等仪表的读数变化以及泵的运转声音和振动情况。当泵的压力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电流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且无异常振动和噪音时,便可缓慢地打开出口阀门。在开启阀门的过程中,要均匀、缓慢,让泵的流量和压力沿其性能曲线平稳地变化,逐步过渡到正常的工作状态,避免因阀门开启过快导致的流量和压力急剧变化而对泵和管路系统造成冲击。

三、离心泵起动前的必备条件
1、灌泵离心泵通常无自吸能力,启动前必须将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灌注液体的目的是为了填补泵内的空间,排出其中的空气,为后续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并形成真空创造条件,使液体能够顺利被吸入和排出。
2、检查密封与管路 确保泵的密封性能良好,无泄漏现象,包括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等部位。同时,检查进口管路是否畅通,无堵塞、杂物等阻碍液体进入泵内的情况,以保证泵能够正常吸入液体,避免因吸入不良导致的启动困难或运行异常。
四、与其他类型泵的对比与离心泵不同,轴流泵、混流泵和旋涡泵等其他类型的泵在启动时却需要全开出口阀门。这是由于它们的工作特性与离心泵存在差异。轴流泵在零流量工况时轴功率大,可达额定轴功率的140%-200%,而在大流量时功率小,所以为了降低起动功率,需全开阀启动;混流泵的零流量工况轴功率也介于额定功率的100-130%之间,因此同样适宜全开阀启动;旋涡泵与轴流泵类似,零流量工况轴功率较高,为额定轴功率的130%-190%,故而其起动特征也是全开阀启动。